刚当老师时,在观看了一堂课后写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也是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的思想在各行各业飞速蔓延,方便人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在各个领域都在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怎样让现在技术为教育服务。从最开始的PPT投影到现在的翻转课堂,pad的教学,以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被深化和发展。电子双白板可以对比的呈现问题,Audacity软件在讲解“声音的特性”中的应用,几何画板软件计算大摆角单摆的周期,利用MATLAB研究点电荷间的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分布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都能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感知物理知识。同时,以电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正在让学校的课堂发生着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影响不单单是在仪器设备上的,它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知识的传授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会有深刻的影响,它是对传统教与学方式的颠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学。同时也要求物理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优势和特点,针对性的设置课堂教学,大胆探索和实施。
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准备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分析教材。
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有全体意识,要看到内容在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二是要分析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2.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考虑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旧知识的差距与联系,并以此来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发展点,从而确定学生参与教学的条件与方式;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对自我的分析,对教学资源的分析,对教学环境的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
下面我就以平板电脑在《摩擦力》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探索一下这种教学方式的流程。
1.课前准备一个微课,微课中包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大小的求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有选择观看微课,同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在观看视频过程的疑问、想法通过PAD上传,学生之间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因材施学,根据学生反复观看的区间或时间段及时反映学生的问题与困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会内容的机会。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2.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两种摩擦力。课前教师通过Pad下发自学题目,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方便反馈学生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检验每道题的得分率和学生掌握的真实情况,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讲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讨论学会的不讲,课堂上教师只是解答学生的困惑,做到在原有知识上进行升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课上教师将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一一呈现,让组内同学,组与组同学针对问题,相互讨论,互通思维,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奖罚规则,提高小组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拿出那些学生解决不了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讲解。比如这节课中如何判断是否有静摩擦力存在?滑动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之间的关系,静摩擦力做功等等问题。
学生对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说法不一,因此设计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实验中,使用DIS传感器实验软件实时采集数据,将图像进行放大,让同学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清晰观察二者的关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拓展提升环节,教师布置一道综合性的题目,目的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Pad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借鉴,最大限度发挥Pad优势。
总之,现代电子设备在教学中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他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在进行这种尝试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种新的探索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