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寻访排队的变迁一组跨越40年的排队照

-11-:3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陆遥通讯员鲍珍玲

寻访手记:进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许多事情都变得高速和便捷。点点手机,无论是生活缴费,还是日常购物,都能瞬间完成,既轻松又方便。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已经很难想象,自己的父辈要排上长长的队伍,才能买到那些如今在菜场里司空见惯的食物。从前慢,从前的队伍排得长,从前的人便在这样的慢节奏中,寻味着生活,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然而,排队这件事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物质条件富足的当下,依然有不少人愿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去排队,去默默等待自己的“心头好”。在杭州,一位已经退休的摄影记者,用他一生的职业时光,记录下一组跨越40年的《排队的变迁》系列照片,光影之中,定格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变,也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变迁。

排队,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排队,一件让人有些闹心的事。从排队这件事儿中,能看出点什么?吴国方说,他从排队里,看到了人的变化,看到了社会的变化,更看到了时代的变化。

是的,排队这事儿,吴国方看了40多年。在他眼里,排队就是一把衡量时代变迁的尺子,度量着不同时代里人们的不同经历。

吴国方,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尽管60多岁了,还整天端着一台相机在杭州城里大街小巷地串。哪儿人多,他就往哪儿钻,哪有排队的,他的镜头就对着哪儿。40多年来,吴国方用手中的相机和镜头,记录着一幕幕和“排队”有关的故事。

40多年前,第一次端起相机,吴国方拍的就是排队。那时候的他,可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和“排队”这两个字结缘。

那是年,改革开放前,不少生活物资还处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当时在杭州的商业系统工作的吴国方,正好遇上政府着力治理“开后门”的情况。当时,西湖区商业局组织了吴国方等基层干部,赴上海考察“刹歪风、堵后门”工作的经验。为了记录下优秀经验,吴国方专门向同事借了一台还在研制调试中的西湖牌相机。

上海三角地菜场里,大批顾客拎着菜篮子,在“坚决堵住开后门的不正之风”横幅下面排队买菜的场景。这就是吴国方的第一张“排队”照片。对于在商业系统中工作的吴国方而言,天天都会面对老百姓排队的情况。当时,不少物资都比较短缺,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副食品,几乎成了老百姓们天天排队以求的对象。慢慢地,吴国方就对排队这事儿越来越敏感。年,他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海鸥4B型相机。从那时候起,只要遇上有人排队的场景,吴国方就会赶紧把那个瞬间定格。

吴国方的诸多作品中,还有一张黑白照格外有时代感。那是年1月的一个早晨,天还没有亮,许多市民已经在龙翔桥肉店门口排队买肉。当年,市民起得早,肉店开门也早。在那个主要食品都要凭票的年代,人们为了使有限的票证能买到相对好一点的凭票商品,不得不起“五更”、排长队。

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年,人们在河坊街肉店鲜蛋柜台前排队买鸡蛋,排在前面的人笑呵呵,落在后面的人则心急如焚;年,人们在龙翔桥肉店前排队购买活禽,人们虽然排着队,却已经急着从笼子里抓出鸡来仔细挑选;年除夕前夕,杭州章家桥菜场前排起买菜的长队,那是一个下雪天,每个人举着伞,穿着厚厚的棉袄,挎着小竹篮,焦急地紧挨着前一个人,希望队伍前进地快一点、再快一点,人们面前的灌木丛上,皑皑积雪显示了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冬天……

其实,这也是吴国方的摄影作品《排队的变迁》前15年的照片的主旋律。那个年代,人们排队,大多和“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相关,买肉、买菜、买鸡蛋。在那个年代,起早才是硬道理。人们起个大早,只盼能在上班前填满当天的“菜篮子”,解决一天的后顾之忧。当时的肉禽蛋菜等菜篮子商品不仅凭票供应,而且每日限量,猪肉、豆腐都是“天亮光(天亮就卖光了)”。等到逢年过节,更是长队漫漫,一望无边。

排队的日子过久了,也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智慧”:搬一块砖头、拿一只破篮“顶岗”,或挨个在背上用粉笔画圈编号……这些画面,都生动地记录在了吴国方的照片里。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放开了商品价格管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丰富了。食品供需矛盾得到解决,“菜篮子”问题也就一去不复返了。在《排队的变迁》中,排队凭票买菜的照片,也越来越少,最终绝迹。

更何况,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少年轻人连买菜这样的小事儿,都是通过手机下单解决,哪里还能那么轻易地拍到人们排队买菜的画面。

然而,《排队的变迁》这个系列之所以能够一直更新下去,正因为“排队”这件事,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消失,相反,排队的场景倒是越来越丰富,已经不是单一的为了买菜、买蛋。如果说,过去人们是为了生计而排队的话,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开始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排队。拿着吴国方的影集,一页一页往后翻,照片由黑白变成了彩色,照片中的人,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明媚。过去,排队是为了生计、为了填饱肚子。后来,排队是为了收藏、为了理财、为了娱乐、为了改善生活……

时间进入90年代,排队的场景依旧热闹,内容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吴国方在年拍的一张照片中,不少人围在邮电局的卷闸门前,排在前面的人,则透过前闸门的空洞,焦急地往里探看。这是年,杭州市民正在申请安装电话的场景。那个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话,早就从美好憧憬,成为了生活现实。装一部电话,成了人们品质生活的标配。而从排队的人的衣着上,同样能看出生活质量的变化。穿着粗棉布衣服的人少了,不少小伙子,都穿上了时尚的黑色皮夹克。

在吴国方所有排队照片里,队伍最壮观的,当属年排队购买龙卡。当年,手机还是奢侈品,人们主要还是使用公用电话,那时候大街小巷遍布磁卡、IC卡电话厅,电信运营商也发行了数目繁多的特色主题磁卡,成为收藏热门。电话磁卡成了集邮后的另一个收藏热点。只要有一款上市,就有无数的人连夜排队争抢。这些磁卡多数由邮电部门发行,一发行就被炒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成了当时人们收藏、增值的首选对象。那一年,为了争购一张龙卡,人们彻夜排队,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在街角围成了一条长龙。

生活的变化,处处体现在排队的变化中,年,流动服务车成了新鲜玩意。照片里,一辆浙江省图书馆的中巴车前,排了不少年轻人,原来,他们正在这台流动服务车前办理借书证;年,杭州开了一场中国美食节,那可是个新鲜事儿,偌大广场上,排起了好几条长龙,人们都赶来品尝美食;年9月,我国首支开放式基金发行,杭州市民早早来到银行门口排队认购;年,曾经排队凭票卖肉的河坊街上,又排期了长长的队,那是人们正在领方回春堂发放的腊八粥,排队,已经从为了生计,变成为了体验传统文化……

吴国方说,刚开始拍照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奢望过能从“排队”这件事儿中看出点什么。直到年,他在整理改革开放20周年专题时,整理了一照片,才从这时光的罅隙中,理出了这一段有关“排队”的剧变。

吴国方粗粗概括了一下自己照片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排队为了买肉、买粮、买油;上世纪90年代,排队为了装电话、兑现国债、报考专升本;时间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逐渐充盈,排队,又有了新的面貌。

四十年来,“排”的欲望不减,“队”的形态依然。拍摄记录这一内容,吴国方觉得很有意思。在他看来,摄影的最高价值就是记录历史,相比于那些美轮美奂的艺术照、风光照,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最日常的生活和生动鲜活的时代更有意义。

从吴国方自己身上,也映射出不少时代的变化——手中的胶卷相机早就换成了先进的数码相机,拍一张照片终于不用再心疼胶卷,而可以随意“咔嚓”,回家再在电脑上细细挑选照片了;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从早期的打听、看报,变成了看电视、上网。为了拍到心仪的照片,去一趟上海,也就是高铁1个小时的事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成了吴国方拍照的重要节点。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杭州也跟着热闹起来。照片里,杭州一家银行前,几名市民跑步赶来排队,就为了购买奥运纪念币。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吴国方专门赶到上海参观。那是一个雨天,人们在人气最高的中国馆前,排起了长队,“铁马”把队伍拦成了好几行,吴国方站到高处,拍下了照片,照片里,人们撑着的一把把小伞都成了彩色的小圆点。左手拿着80年代排队买肉的黑白照,右手拿着人们排队参观世博会的彩色照,两相对比,任谁都会感慨一番。

时至今日,吴国方已经拍摄了超过10万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