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官到省委再到辞职,我的体制内九年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从村官到省委,连续三次考上公务员,工作九年后,我还是选择辞职了……

写下此文是11月20日,距我提出辞职刚好过去半年。如今静下心来回想这近十年来的历程,还是颇为感慨。看到今年有这么多同学都在备考公务员,报名人数也是超过了万,所以就想着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考公、成公、辞公的经历,希望能给想要报考公务员的同学以启发。我是江牧云,目前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在微博上有十余万名粉丝,视频播放量百万余次。也是知乎盐选专栏作者,所撰写的“公务员入门课”系列目前有80余万热度,在公考垂类里排名首位。曾经在年、年、年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全部成功考上。工作岗位也因为考试而不停变化,先后历任村、镇、县、市、省五级部门。辞职前,就任于某省委常委机关,担任常委的新闻秘书。与此同时,我于年进入粉笔公考,以江牧云这个名字开始涉足公考培训。并先后担任粉笔的面试老师、师资培训师、教研组组长。然后在年,从粉笔公考辞职,成为了一名独立讲师。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吧,后面的经历分享里,我会和大家慢慢聊聊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年,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由于当年的省考推迟到6月底才笔试,所以我在3月份还参加了一次大学生村官的考试,虽然没怎么复习,但也侥幸以最后一名的身份考上,但并没有签约。所以,其实大学生村官才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社会身份,虽然时间很短,但也颇具代表意义。为了准备这次公务员考试,我还是付出了比较多的努力的,也是我三次备考里阶段最多、时间最久的一次,而也正是这次备考,为我后续两次考试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个阶段,上课。由于当时是个纯小白,而且年的时候,网络资讯和考试软件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也就随大流报了一家大机构的线下笔试培训班。我记得当时学费加上住宿费,花了差不多小一万块钱。实事求是的讲,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其实很差。一方面,我自己没有认真听课学习,总是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翘课去网吧打DOTA;另一方面,线下班的老师也确实良莠不齐,而且还经常更换,所以实在是没办法让我提起听课的兴趣,因此也就马放南山了。一个月时间结束,我背着书包回了家,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知道公务员考试笔试都考什么,但是做题的话,还是一做就错,时间也总超时。其实现在回过头想想,可惜当年没有网课没有这么多社交平台,不然我肯定不花这冤枉钱去报班,看看别人分享的视频,再买点便宜的网课,就足以应付基础的学习了。第二个阶段,刷题。当时没有刷题APP,所以我就只能去买纸质的题库来刷。主要针对行测部分,一个板块一本书,我最后把每本书全部做了一遍。印象最深、也最让人痛苦的就是资料分析部分,找信息找不出来,做计算一做就错,当时也没什么教学视频去看,就只能对照着文字版的答案抓耳挠腮。所幸咬牙坚持了下来,到这个阶段结束,我的资料分析正确率基本能保证在百分之八十。其他板块也差不多,总体来看有个70分左右的水平。至于申论,这个阶段我主要刷的是小题,而且全部是近十年来的真题,一道模拟题都没碰。硬着头皮写,然后对答案、琢磨题目和给定材料。其实行测刷一刷模拟题倒也无妨,特别是常识、资料分析那些题型,但申论的话,还是不建议使用模拟题,因为从给定材料的组织逻辑、题目的命制思路上都和真题有不小的差异。很多模拟题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松松垮垮,做了之后往往只会让你更混乱。第三个阶段,套卷。这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个阶段,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我保持着上午一套行测、下午一套申论的节奏,刷五天休息一天,一个月之内刷完了自己当时能找到的所有题目。再次感叹,当年备考太不方便,每次写完卷子,都要手动对答案,浪费大量的时间。这里头有两个细节想跟大家分析。一个是行测,每次对完答案,我都会和一起备考的小伙伴开个复盘会,把我俩做错的题归并在一起,去分析做错的原因,并且揣测出题人的意图。复盘的久了,就发现了很多题目、特别是言语理解题的“坑”之所在。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在中国,很多考试是如何考察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的呢?其实就是考辨析能力。能够准确分辨出细微的差异,并且从颇具迷惑性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选项,便会被视为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从而拿到分数。四六级、考研英语政治等考试都是如此,而行测申论更是这个道理。所以,动脑子、多思考的复盘特别重要。另一个是申论,我把功夫下在了大作文上,因为我觉得大作文的分值占比那么高,没道理不重视。当时的方法是,我每写完一套真题的大作文,就会把电子版发给一个早我两年上岸的选调生哥们儿,让他给我帮忙修改。改的多了,自己也就写出了门道,这也是我后来两次考试申论分数保持稳定的一个基石。然后说一下考试结果吧,我报的是三不限的选调生岗位,报名人数一百三十人左右,招一个。进面分数线是分,我笔试成绩+。后来看了下那年的上岸名单,成绩上分的寥寥无几。其实现在回过头看,这个笔试分数的优势,基本上面试就是走个流程了。但当时也不懂,于是又花钱去报了个大机构的线下面试班,七天,管食宿,五千多。现在应该远远不止这个价钱了。这个面试班,说实话也上了个寂寞。感觉老师也没讲什么很细致的很有操作性的技巧,就是很宏观的讲了讲题型分类,然后就让大家自己练习。最离谱的是,练到第三天,那个老师可能觉得我答题水平比较高吧,就开始分给我一半的学生,让我带着大家练习。所以,这个面试班,基本上什么都没学到,一起练习的同学带给我的帮助都比老师大。唯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似乎有面试的这种天赋。最后面试结果是89+,其他进面的两个人分数都是80分左右。13年选调生入职文件所以,这第一次上岸,上得属实有点装逼内味,毫无悬念。年,第二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已经在乡镇工作了两年,选调生的服务期限也满了。乡镇工作环境陕西的选调政策一直很坑,说是选调生,其实就是当个普通乡镇干部在用。所以我萌生去意,在跟领导充分沟通后,又挑了一个三不限、有两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这个岗位还是挺火爆的,后来听省局人事处的大哥说,最终的比例是:1。现在想想,也真是头铁。由于有年第一次考试打底子,所以这次备考很轻松,我也没有特别用心。基本上就是考前半个月刷了刷真题,然后用当年的“猿题库”在碎片化时间积累常识题目。申论的话,写起来更顺,因为有了两年工作实践,无论是写作能力,还是执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归纳概括类题目和应用文写作,基本上就是送分题。但是由于没有发狠心认真准备,这次笔试我记得进面线应该是+,但我只考了+,虽然和前面的选手分差很小,但是依然需要逆袭才能上岸,笔试并没有优势。:1的岗位果然恐怖,感觉高分段每分都站了好几个人。而且都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所以大家能力也都很强。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个情况,只感觉自己笔试分数还挺有优势的,所以面试也没有很认真的准备,就是找了同期备考的一些朋友,大家自发组织的练了半月。所幸最后面试成绩位列第二,只比第一名低了0.1分,然后综合排名应该是往前逆了十几名,同样位列第二,顺利上岸。如果第一次考试,是笔面双修,那么这次考试,就是靠面试起死回生。年,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在新单位干了两年后,发现又是个坑,跟当年考选调生一样,政策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却非常残酷。时至今日,再跟当年一起考入单位的同事联系,同批的几个人,一半以上已经离开了,甚至还有辞职的。第二次省考辞职信:1啊,就这么坑,找谁说理去。所以不得不考,刚好机缘巧合之下,能报一个省委部门,所以果断报考。这次备考同样也在吃老本,就是考前突击半个月,顺利进面,并列第一,然后第二名就是分数线,只比我的分数低1分,竞争也是蛮激烈的。面试,那就跟闹着玩一样。因为当时我已经在粉笔兼职当了两年面试老师了,所以结构化面试于我而言犹如探囊取物。我在考前和一位同在粉笔当老师的朋友对练了一星期,以近乎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上了考场,87+,当时考场同批的分数应该在82左右,我的分数基本上属于一枝独秀的分数了。年省考录取通知书至此,终于把省内的单位考到了尽头,刚去单位也确实感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很舒服,于是自己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折腾了。年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看到初创的粉笔正在招募兼职的线上面试老师。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然后经过三轮淘汰,才成为一名新人老师。不得不说,当年我进入粉笔那会儿,对老师考核和要求真的很高,而且动不动就淘汰人。所幸我天赋不错,也能吃得下苦,所以在残酷的新人培养期崭露头角。当时应该是粉笔的聂佳老师在培训我们,在新人试讲的时候听了我的课,非常认可,还把我当时的试讲做成范本发给其他新老师听。当时我还是蛮自豪的,成就感拉满,觉得这可是一个年轻人在体制内单位永远不可能有的心理体验。其实当时我们很多同期的老师来兼职,都不是为了挣钱,按照授课的辛苦来看,真的挣不了多少钱,就是个打工仔。大家为的就是在永远找不到存在感的体制内单位里,自己重新寻找一份价值感。由于新人期表现突出,所以后来成为正式老师之后,待遇一直也不错,开了新的班次,排班会优先考虑我。正式带班之后,同学们的评价也都一直很好,在粉笔的几年里,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差评。

粉笔学员评论

再之后,我又参加了重重选拔和考核,成为了一名师资培训师,也就是通过简历筛选的新老师,会由我对其进行培训,教授其授课技巧和经验,并且最终决定谁留下、谁淘汰。这份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从培训学生转变为培训老师,非常有挑战性,但同时也非常锻炼自己的能力。再之后,我见证了粉笔从多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扩张到近0人,真的跟宇宙大爆炸一样。随着老师人数的增多,粉笔也对管理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我就又从师资培训师变成了一名教研组长,管理50余名普通老师,并带领大家教研、编教材。一直到年,由于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平台已经进入瓶颈,特别是授课能力很久都没有提高,所以我从粉笔离开,成为了一名独立公考讲师,一直到现在。这几年里,先后培训过多名学员,不仅帮助到了很多人,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并且最终驱使我作出辞职的决定。首先,我太累了。我在单位负责一整个条块的工作,同时还要保障大领导的出访、调研。举个例子吧,我在正式提出辞职之后,还在单位连续加了近一个月的班,干完了一个大项目。再加之我自己又再从事公考培训,虽说已经给单位报备过,心理上没什么负担,但是时间上真的挤不出来。白天繁忙的工作之后,晚上还要备课、上课、输出内容,我基本上没有一点儿休息时间,长期积累下来,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胃病、腰突、颈椎病,伴随神经官能症和中度的焦虑,让我痛不欲生。所以我知道,必须作出选择,在体制内工作和独立培训师二者中选一个自己真心喜欢并且更为擅长的事情。其次,体制内的工作已经让我感觉不到成长。按理说,副省级单位的平台已经够大,但是我站在这个平台回首望去,似乎与我之前待的那些地方并无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在庞大的体制机器中微不足道,很难感受到价值感和存在感。再加之,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已经让我熟练到哪怕是摸鱼,年底也能拿到优秀的程度,根本没有要提升自己的动力和压迫力。而相比之下,自己运营自媒体,当培训老师,却总是在不断挑战新的事物,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建立起了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这些带给我的心理满足是非常到位的。从教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我没有收到过一例差评、一例投诉,对此我既感恩、又庆幸。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在全国各地结识了大量的年轻朋友,逢年过节时不时地总能收到特产,我觉得呀,这比让我当个大官更有意思。再次,经过实践,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体制内的工作。我的价值观,就决定了我跟体制内的晋升逻辑是完全相反的,我不喜欢在领导面前装温顺当孙子,我更喜欢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和别人沟通谈事情。而且,由于我家中满门皆是公务员,领导干部也不少,所以给我提供了大量一手的间接经验,根据自己的观察,我判断哪怕是我以后也当了领导,那也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最后,我依然保持随时进入体制的能力。不管是年龄,还是学历专业,还是自己本身的考试能力,我始终相信,只要我想考,我依然可以第四次考上公务员。所以,公务员应该是我给自己最后规划的一种下限和退路,这也是我辞职的最大底气: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一杆笔足以行天下。

这么多年的经历,最后给大家总结了几点体会:一是要有坚定的目标。第一年省考报考选调生,办理手续时要去省委组织部,进省委大院。院子属实排场,大楼很有气派,门口有武警站岗,我进去时,还要登记身份证。办完事往外走,我扭头看了一眼大门,心里的念头是我以后一定要在这里面办公。

当年随拍

那年我21岁,大学毕业,愣头青。甚至我自己都没想到,心里头这个有点中二和憨批的念头,能让我坚持这么多年。讲得书面化一点,就是目标很坚定。所以,正在备考的各位,是不是也要好好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弄清楚,想明白,觉得有点不切实际有点中二,那就在心头偷偷藏起来,谁也别告诉。很多年之后,当你做成了,再来讲给他人知。二是高效的执行。我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当我想做一件事时,不会去给自己太多负面的心理暗示,比如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我只是会去想,要通过何种行动,才能把事情做成,然后,就上去莽一波试试看。面对考试是这样,面对考试之外,也是这样。其实每次从原单位考走,都遇到了很多考试之外的阻碍,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硬生生在一丁点儿的希望中去打开局面。备考的各位,我知道,随着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公考现在越来越难,但是,请你们不要去想这其中的难,而只是去想,要付出什么努力,オ能成功上岸。想难想得多了,真的就走不动路了。用执行力去替换犹豫不决,做最粗糙的计划,最简单的方案。不要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手账,那些复杂精细的备考时间表。没用,表格再细致,不去做,就是张废纸。别把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公考,本来就是大巧不工,最后成功的人,其实用的就是笨办法一一苦学。再次,是主动的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学习,必须过脑子。每天都有人在问,机构之间的课程该怎么选,复习用的资料该怎么选,到处在网上找课程、找视频、找秘籍。百度云盘里堆了个G,但仔细一看,好多都没下载。然后下载下来的,也无非听了就是学了,学了就是会了,被动的接受老师整合之后的知识,机械的套用在每道题目中,却从来不去自己去揣摩题目,去建立框架。这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没用。最多也就是感动自己。我第一次备考的时候,年代久远,没有这么多的视频课、APP,我手头上,就只有行测五个版块的五本题库,一些真题。但是,就这一点儿资料,我应该是用到了极致。一套行测真题,做完需要两个小时。但是对答案加揣摩,能用三个小时。这道题,知识点是怎么考察的,这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除了考察知识点,命题人在心理上设置的坑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在这里,题目的问法调整一下又会变成什么,等等,总之就是,想很多。包括我现在讲课,也都是这么讲的。然后上了考场,就差不多跟回家一样。总而言之,我的公务员之路是中断了,但是又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着,那就是我的学生们。这几年,光给省委大院,都输送了不少人才,好几个学生都跟我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回首过往,还是想感叹自己的运气,如果晚上一两年再考,政策收紧后在职人员不能备考,那我现在可能还在乡镇窝着。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折腾,我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份看似体面、风光,但却并非自己所需的工作。一切,大概都是命运使然!现在的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实现了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身体在一天天恢复,精神在一天天和缓。一切,都是我想成为的模样。也衷心祝愿大家,经过折腾,最终都能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END

你“在看”我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