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打造新

秦地文化观察讯(特约记者张统宣通讯员张萌)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渭南师范学院具有长期的教师教育办学传统、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优势,为基础教育界培养了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师职前培养经验,探索形成了切实有效、颇具特色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卓越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渭南师范学院厚德楼

立师德铸师魂,实现“三全”育人。在师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把教师的道德建设、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和专业标准渗透相结合,把师德建设和师魂铸造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融通。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教师专业标准。根据结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技能”原则,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加强师范生的通识教育,拓展师范生的知识面,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提高教育类课程比重,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老三门”的传统课程基础上,增开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微格教学”等教育类必修课程,开设10门教育类选修课程,构建起了“模块化、选择性、实践性”的教育类课程体系。三是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融入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

建设协同创新实验区,搭建校地协同培养平台。针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方式与基础教育对师范毕业生能力素质标准要求之间越来越严重的“两张皮”矛盾问题,着眼扭转封闭性、单独式培养模式导致的师范生职业适应性差的现象,更新办学理念,走开门办学之路。在渭南、铜川地区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各县教研室建设了15个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在各县选定86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签约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组建由省内高校专家、本校专家及地方教育局、教研室、基层学校教研人员共同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设立教师教育类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选定11个师范类专业,设立11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选拔,每个专业遴选30名专业基础好、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组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班,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和完成“教师教育类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参与导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职业技能方面,加强与基地学校实践导师的合作培养和训练,旨在突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塑造未来的教育家。

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制定《关于内涵发展平台与条件保障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建设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包括微格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录播教室、音像资料室、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等。加强与校外实验区基地学校的共建,重点建设6个示范实习基地。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测试。一是加强书法、普通话、课件制作能力培训。给师范生配发小黑板,组织书法教师对每届师范生开展为期1学期的粉笔字书写能力培训,组织开展师范生粉笔字书写技能测试、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水平等进行过关测试;每年与基地学校共同组织大三、大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是创新教育见习、实习模式。实行每学年多次见习活动;延长实习时间,实行顶岗实习模式,每年选派名左右的毕业班师范生在临渭区各乡镇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学期到1学期的顶岗实习。每次实习前,与基地学校共同组织实习岗前培训。

学校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师范生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西北教师教育联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高师工作委员会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示暨自制教具展示中,获得教学技能展示与自制教具展示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年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化学组三等奖,年在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3项,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好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