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206/4769919.html
绘画艺术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
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架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给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从体系来划分,
给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给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从作品的形式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样式。可见,绘画是样式和体裁十分繁多的一个艺术门类,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事实上,以上介
绍的仅仅是绘画整体的分类方法,有些画种还可以细分,大类中还可以分出小类来。例如,中国画还可以细分为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按装被形式又可以分为手卷、挂轴、册页等,按表现特点还可以分为工笔画、写意画等等。
从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来看,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的特点有多,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吊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术语,有时甚至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所谓“笔”,是指勾、勒、威,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没、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这五种不同的色度)或“六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團代色的中国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普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一全景式空间”是一种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的回旋往复式流动空间。例如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山水名作《匡庐图》,就是一幅全景式的缉本水墨画,它将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屋宇庭院、行人小船都巧妙地组织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构图上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形成一个全景山水的壮观场面。“分段式空间”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事物安
排在一个画面中,犹如一组运动镜头把不同的场面集中到一起,组成一幅整体有机的画面。例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阁中的不朽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以五段连续的画面来构成一幅长卷,韩熙载这个人物在不同的画面中多次
出现。又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著名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以散点透视法将汴河两岸数十里的繁华景象分成了“郊区”“虹桥”“市区”等三段,通过这种分段式的构图展现北宋首都汴京从城郊农村到城内街市的热闹情景。“分层式空间”,最典型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吊画,画分三层,分别展现了天界、人间、地界的不同景况,并且通过一个共同的时间把这三个空间联系起来。中国画在构图方式上的这一特点,植根于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因此,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非常自由灵活。在山水画中可以以大观小,在花鸟画中可以以小观大,用简略的笔墨去描绘丰富的内容。
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蔡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现存的许多传统国画都有题面诗或款画诗常是画家本人或其他人所题之诗,大多出现在画幅的边角空白处,其内容或指明画意,或增加画經,或抒发观感,或品论画艺,真是寺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方画家完成作品后,最多仅仅在画的一角签名,中国画家则在画上盖章。印章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留名,其内容除了名号之外,往往还有格言和画家的心语,与画的内容相辅相成,同样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国画中的款书,一般包括作画的时间、地点和画家的姓名、字号,以及标题、诗文、印章等,形成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民族形式。尤其是文人画兴起后,一些著名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和书法家,更是将诗、书、画、印的结合推向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然而,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胀、寄托情思。画家往往只画山水的一个局部、花果的一枝一实,画中有大量的空白,都留给观众用想象来补充,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正如清代画论家重光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荃》)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那就是西方绘画更
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因此,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就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其
内在精神。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画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渗透自己的理想和情感。南齐画论家谢赫提出了著名的“绘画六法”,其中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唐代画论家张彦远也用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并且将绘画创作规律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八个字,认为应当以画家的主体精神与想象能力来超越客观物象的措绘。虽然中国画有许多分科,从基本画科来看就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但无不追求“气韵生动”和“神形兼备”,追求“传神”或“意境”。在画人物画时,画家能为人物传神,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赋予它们人格化的精神气质,赋予它们活泼的生命。正是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美学理想,形成了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特色。尤其是以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精神。这种中国艺术精神,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性)、“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神)、“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维)、“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正是这种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使中国艺术迥
异于西方艺术,中国绘画迥异于西方绘画,而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