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写一支粉笔书写老中青三代教师的精

央广网安源9月1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通讯员杨勤)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萍乡市安源区五陂学校有那么一群老师,他们将成为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梦想,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们用爱与坚守,用德、学及匠人精神,诠释了“人民教师”的深刻含义,也撑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第36个教师节,五陂学校即将退休的肖光明老师、拥有个性化教书风格的彭听老师和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肖淼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们之间关于三代“传承”的故事。

肖光明老师在上语文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五陂学校九年级三班的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台上授课的是语文老师肖光明。今年58岁的肖光明已经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再过两个年头就要退休了。所谓桃李满天下,这是最值得自豪的,40年的教龄,让肖光明感到一种余味无尽的甜蜜。

肖光明感叹:“当年,一个家庭能有一个小孩读书就很不错了。大家只讲埋头干活、种地出工,很多人连简单的劳动工具、化肥、农药使用说明书都看不懂,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深感只有知识才能改变现状,才能告别贫穷,心中便萌生了教书的念头,17岁那年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19岁毕业后,分配在五陂学校教书,教师们工资普遍较低,学校教学条件欠缺,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我便成了“全能选手”: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全包,这一干就是整整40年了。”年,肖光明将手中紧握了23年的粉笔,传到学生彭听手中。

五陂学校九年级三班的物理课堂上,彭听老师正在讲课,彭老师拥有着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和特色,善于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他擅于接地气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新知识。

“教师最大的责任和最大的追求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更需要每一位教师一辈子为之努力,你要坚持、更要坚信,自己能够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这么多年过去了,彭听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怀揣紧张不安站上三尺讲台,是恩师肖光明给予他教导与鼓励,帮助他坚定信心,逐步成长起来。“能回到母校为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且能与许多教过自己老师一起并肩战斗,我感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责任。肖老师不仅教给了我许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也传授给了我把每堂课当做一份礼物送给孩子们。”彭听感激的说道。

彭听老师正在上物理课

课堂上坐着一位特别的“学生”肖淼,正在听课的她认真的记着笔记。眼前这位可爱的小姑娘,炯炯有神的眼神、爽朗热情的笑容吸引了我们,这个去年刚步入社会的姑娘已经有了老师的样子。当问起她为什么会选择回母校当老师,肖淼自豪的说道:“我觉得初中3年,是我学习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初中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在学习上对我的谆谆教诲,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老师们的温暖,让我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回到母校教书,想要把这份快乐和温暖传递给学生。个子娇小的她,在课堂上却有无穷无尽的爆发力和魅力,学生们都亲切的叫着她“淼姐”。

年,刚回母校教书的肖淼第一次上物理公开课,感受到了压力,便向自己的老师彭听请教。“彭老师竟花了一夜的时间,手写了一份教案给我。”肖淼满是感动,“薄薄的几张纸,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老师还是把我当学生一样的,把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了,让我在物理教学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一生平凡,一世艰辛,老师们默默把知识奉献给了孩子们,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传承,如今,五陂学校焕然一新的多媒体教室里配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和无线网络。老师们手中的粉笔,变成了书写笔、鼠标键盘、多媒体控制器,但是教育这种传承一直延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