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之所及,教育所至优秀班主任都是树洞

从未有一份职业,像教师这样特殊——

在无数平凡的日夜中孕育着无限可能,浇灌生命的种子,以不同的姿态生长和绽放。

教育是一束为孩子破开迷蒙黑暗的光,而他们,是追光前行的教师。

9月10日,教师节至,请让掌声与敬意更长久一些,金秋九月,致敬追光教师!

Waitingforyou

#追光老师第二期#

倾听心声的“树洞老师”

张正坤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

解读树洞:你的秘密我不会讲给第三个人听

文:晏丽莲/王艺涵

“当老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好像我还挺适合的。”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正坤,性格外向,敢闯敢拼的他在搞了一段时间销售后,短暂地体验了一次代课老师的工作,教书育人的成就感,让他内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盈。

当老师吧!通过层层筛选,他进入三原外国语学校后,8年间,先后担任生物备课组长,理综组组长,年纪轻轻就带出了四届高三毕业生,学生生物单科平均成绩超70分。

学业之外,作为班主任,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树洞老师”,自诩为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但面对学生们时,却也有百转柔肠,甚至热泪盈眶。

他是一名教师,却又不止于教书育人。

优秀班主任缩影

从课堂到家庭,做个“树洞老师”

“经常和学生聊着聊着,他们的眼泪就下来了。”毕业至今8年,对张正坤来说,最难处理的还是学生的情绪问题。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普通人很难想象,每天少则14个小时,多则1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程序员是,高中老师常常是,早出晚归,张正坤已习以为常。

天刚蒙蒙亮就出门,7点到了学校就去教室里等待学生。看到学生齐了才趁着早读时间吃个早饭,吃完又立即赶回班上,看看学生今天的状态,有困的、“皮”的就点一点,再回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

大课间要陪着学生一起跑操,体育课和学生约着一起打打篮球,带着学生劳逸结合、锻炼身体。下午课程结束后,需要辅导的学生到办公室里再讲讲题,反复练习。等到晚自习又是班主任的重头戏,除了查漏补缺,学生一个个过关外,还是张正坤的固定谈心时间。

△和学生打篮球

每天晚上约一两个学生,因为和学生走得近的缘故,学生也乐于向他倾诉苦恼,把他当成“树洞”,成绩压力、学习焦虑、友情危机……“学生说给我说的小秘密、小情绪,我绝对不会讲给第三个人听,我只会从一个旁观者、中立者的角度来提出一些建议。”

三年来的细心观察,他逐渐发现学生一切不好的习惯,或是违反常规的行为甚至学习成绩下降,背后往往都有着情绪问题,而这种问题,时常又和家庭矛盾有关。

有个孩子明明在学校很乖,很懂礼貌,但家长一讲起却觉得头疼,让张正坤觉得很奇怪,后来利用周末跟家长聊了聊才发现,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一看到孩子拿着手机,就开始责骂孩子天天玩手机不学习,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和父母疏远了,而这还并不是个例。“高中的孩子,其实已经是半个大人,需要平等对待,父母往往无法转变,依然用对小孩子态度教训他们,所以家庭矛盾冲突不断。”于是,张正坤经常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去化解学生亲子矛盾。

△家长会

至今他还记得有个学生三番五次违反学校手机管理规定。一次沟通当中,张正坤试探性地告诉他:“老师知道你心里有事,你随时可以找我聊,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家庭……”当听到“家庭”二字时,学生抬起头,看着他,眼里的情绪很复杂,“那一刻,我知道我猜对了,但我并没有追问,给他时间,等他自己想聊的时候再聊。”之后,这个孩子终于主动找到张正坤谈心,讲起了自己学习的规划,想努力的决心,慢慢地学习成绩逐渐提升,在班里名列前茅。

说起教师,总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来代喻,但真正的老师,却从来不限于三尺土地。从课堂内到课外,到校园到家庭,目之所及,教育所至。

△班级合影

“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

他用敬业,亮出三原教师的底色

坤哥,是张正坤最喜欢的学生对他的称呼。“以前一直不想让他们叫我老师,总觉得太疏远了,现在,我不仅是坤哥,也是张老。”亲近依然有,该有的威严也不少,“这是我认为做老师最好的一种状态。”也正是这种状态,让学生愿意向他吐露心事,更愿意寻求他的建议。

8年前初出茅庐的张正坤,还是个一心只想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大朋友”,他让学生叫他“坤哥”,和学生是哥们,所以可以无话不说,无话不谈,课堂上更是风趣幽默。“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感兴趣,在愉悦中学到知识。”

△在课堂上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样已经足够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但所谓良师益友,仅仅做朋友,是远远不够的。

在三原工作的这8年,张正坤有三任师傅,这些老教师给予他最大的震撼,便是敬业,这份敬业是三原老教师的底色,至今依然被传承着。

“老教师常常跟我们说自己并没有多敬业,实际上,那种敬业精神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所以他们总是习以为常。”还记得刚入行时,不管每天来得多早,师傅总比他来得更早,下班也总是最后走的那一批。“慢慢地我也开始懂了,想教好学生,光是上课那几十分钟是不够的,备课、和学生谈心、课后辅导……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太多。”

这正是教师职业的特殊之处,没有核定的工作量,也很难有标准去衡量,一切全凭情怀与精神。

课本知识虽然千篇一律,但学生却各有不同,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问题。标新立异、有天赋的学生,张正坤会提供很多很多课外延展知识,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张正坤则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单独辅导,甚至和学生约定时间,每天分时段辅导。

△走到楼道中遇到问题的学生

看着学生从40多分,考到60多,甚至最后高考到70多分,“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尤其是看到曾经懵懵懂懂,谈了无数次话依然无动于衷的学生,在某一天突然被触动,主动拿着习题来找老师提问的瞬间,那个时刻,张正坤就知道,过去无数次看似无用的谈话与徒劳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静待花开,终于得见花朵。

作为老师,把课上得精彩是本能,但不能止于教书匠,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心理,有技巧地解决问题,唤醒他们内心的潜力才能真正算得上“育人”。

教书与育人,二者缺一不可。

铮铮铁骨也为教育热泪盈眶

写满真心话的小卡片,让他一次次“破防”

年,疫情突如其来,三原迅速反应,立即开启了在线教学模式,为了能让学生尽快拿到教材,张正坤亲自开车将教材送到学生家里。“其实学校有安排邮寄,但我想去看看学生,在线学习很考验他们的自律能力,如果能看到老师亲自送教材来,我相信他们心里会对学习的机会更珍惜。”

△疫情期间,给学生送教材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学生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但遇到家长没有时间的,张正坤会亲自开车将学生送回家……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被学生记在心里。以心换心,方能收获真心,8年来,学生也带给了他许多感动、感慨与感恩。

年,张正坤带的第一届高三毕业。在师生告别仪式前,曾经信誓旦旦“我一个铮铮铁骨男子汉,肯定不会出现和学生抱头痛哭的情况”,却在两个男同学红着眼搂着他肩膀的时候,哭得很惨,但是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就连忙背过身用衣服擦干眼泪,在那一刹,作为教师的那份骄傲与感动,从心底蔓延开来。

△和学生一起过生日

今年张正坤31岁,生日当天,毫无准备地他被学生骗进教室,看着墙上精心的装饰,以及学生们准备的每一张照片背后,写满了祝福的话语,眼泪又一次出来了。铮铮男儿,无数次地为教育热泪盈眶。

对学生的付出,张正坤并没有期望学生回报些什么,“但孩子们是纯粹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回报你。”能成为学生倾述的“树洞”,背后是无条件的信任,写给他的卡片,至今依然被珍藏保存,成为他追寻教育的光与热不竭的动力。

曾经,教育是一道照亮他的光,为了追寻那一束光,他投身教育,日夜兼程点亮学生,渐渐地学生也成了一束束光,照亮着他前行的路,莹莹烛火,师生汇聚成璀璨星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