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白癜风袪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329/7007644.html
古人云:“福祸无门,唯人所召。”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不是天注定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福浅福深,全在人为;命好命坏,都在自己。
做人,这三种德行修成了,福气也就到了。
1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人生更顺利。
有人说:“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层次越高的人越是弯下腰。”
北大校长蔡元培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蔡元培,被誉为“两袖清风,一生低调。”
据说来北大上任的第一天,校警们脱帽向新校长鞠躬行礼。
以往的经验是,校长或不理睬,或微微颔首。
然而,蔡元培竟从马车上下来,摘下礼帽,规规矩矩地向校警们鞠了一躬。
自此每日如此。
也正因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才造就了北大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盛景。
蔡元培也成为一个,受所有人尊敬和爱戴的文化大家。
越是厉害的人,越愿意放下身段去尊重他人,越是低调谦卑。
真正厉害的人,大多都将锋芒藏了起来,并且戒掉了优越感。
多年前,举办了一场文学聚会,有多位知名作家参加。
聚会上,一位出过很多书的高产作家,不停向身边人炫耀自己的作品数量之多。
过了一会儿,他注意到了一直坐在角落安静吃东西的女士,于是便走过去问她:“你出过几部作品?”
女士回答:“不多,我只写了一本书。”
高产作家听闻,带着嘲讽的语气问:“就只有一本书吗?”
女士淡淡地回答:“是的,我只写了一本书。”
高产作家不依不饶想要继续冷嘲热讽:“那你说说书名是什么?”
女士慢慢说道:“《飘》。”
高产作家听到这个答案,愣在了原地,他这才知道自己瞧不起的这个人,正是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越厉害的人,越低调;越没本事的人,越目中无人。
《道德经》有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百川河流之所以皆奔赴于江海,是由于其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
做人亦如此,保持谦逊,才是善身之道。
《易经》中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做人,最不该有的,就是优越感,最应该保有的,是一颗谦卑心。
一个人若是太自命不凡,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看过一则故事。
有两只老鼠,一只住在图书馆,另一只住在粮仓。
住在图书馆里的老鼠,认为自己整日与书为伴,什么都懂。
便对粮仓里的老鼠说道:“你整日与粮食为伴,没有什么文化!”
随后,住在粮仓的老鼠说:“如果你有文化,我有一件事情,正好需要你帮忙!”
说着便拿出一个瓶子问:“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是香油还是灭鼠药?”
图书馆的老鼠并没有仔细看标签,而是打开瓶盖,闻到一股香油味,于是说:“是香油!”
粮仓的老鼠有些不信,追问道:“你可看清楚了,这到底是不是香油?”
听到这话,图书馆的老鼠急了:“你若不信,我喝给你看!”
说完,便拿起瓶子一饮而尽;结果没一会儿,它就口吐白沫死了。
实际上,瓶子里面装的是灭鼠药。
一个人越是炫耀自己,其内心越是浅薄。
这样的人,注定走不远。
古人云:凡自高者,必降为低;凡自低者,必升为高。
做人唯有收敛傲气,懂得谦卑不自大,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2
学会示弱,懂得守拙藏锐,走得更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展示出自己长处和优势,甚至生了病都要强装坚强。其实说到底,就是希望在别人心中留下坚强的印象,以为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示弱不是真的弱小,逞强也不是真的强大。
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喜欢拼命逞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廉颇仗着有“攻城野战之大功”,根本不把地位在他之上的蔺相如放在眼里,还几次三番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后,便处处回避廉颇,上朝的日子,也称病不出。众人私下里都说,蔺相如懦弱胆小。连蔺府下属们都看不过去了,问他为何这么怕廉颇。
蔺相如说道:
“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他呢?但我若不示弱,那么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到时候秦国就可以不攻而入。
我之所以如此,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话传到廉颇耳中,惭愧不已,亲自登门负荆请罪。适时示弱,不是懦弱,而是有着清醒的认知。低头示弱,不是怕事,而是一种睿智的态度。
学会向别人示弱,你会发现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加牢固了。
在娱乐圈,黄磊和孙莉可算是一对模范夫妻。而这跟孙莉主动示弱、寻求帮助的能力脱不了关系。
比如,她做饭不在行,经常求助老公,还示弱说:“我什么也不用操心,因为黄磊会给我所有问题的答案。”
懂得主动示弱的夫妻俩,成为人人都艳羡的神仙眷侣。
示弱的根本,是同理心和共情力。只有感知到这两点的人,才会触摸到彼此情绪中的痛点,化解烦恼与矛盾,更好地经营一段稳固的关系。
古人云:“自强而示弱,示弱而有终,有终而劳谦。”
示弱并不意味自身的软弱,它反而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因为只有强大的人,才敢把姿态放低。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是因为从来不肯示弱。
可是却忽略了,示弱是一种力量。
26岁的沈从文被邀请到大学讲课。教室里,挤满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
沈从文走上讲台,看着台下这么多人,顿时紧张了起来。他在台上呆呆地站了十多分钟,竟然不知道从何讲起。
后来好不容易开口了,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
原本预备一个小时的课程,不到十分钟就全部说完了。
底下的学生,开始有些躁动,台下小声地议论着。
这时候,沈从文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看着这句话,台下的学生一下子笑了出来,并回报以热烈的掌声。
沈从文用弱者的低姿态,来坦诚自己的不足与紧张,既得到了学生们的谅解,又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内心虚弱的人,才会时时刻刻争强好胜。
内心强大的人,早就无惧别人的眼光。
生活里,我们习惯地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占上风。
但其实,那些会示弱的人,往往可以走得更远。
处处逞强显能,不是明智之举;懂得守拙藏锐,才是顶级智慧。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心静如水。
有一句话说:“逞强是弱者的伪装,示弱是强者的智慧。”
真正厉害的人,不害怕向别人示弱。
因为他们心中有丘壑,眼里藏山河。
有这样一句话:示弱不是软弱,只是强者隐藏实力的表现。
真正厉害的人,愿意藏锋守拙,放低自己的姿态。
向别人示弱,不是一件丢人事,而是一种智慧。
3
保持内心善良,福气更好。
人若是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人若是作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
《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你的善良,人不知,天知,最后都会变成以后人生路上遇见的惊喜和好运。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酒店里,经理无意间推开一间包间,却发现服务员们正围在一起,吃着上一桌客人剩下的饭菜。
经理的推门而入,让当时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尴尬。员工们顿时不知所措,立马放下筷子,羞愧地面面相觑。
没想到这时候,经理拿起一双筷子,说:“偷偷吃什么呢,怎么不叫我。”就加入大家一起吃起来。
包厢里紧张的气氛马上变得轻松,大家又开始有说有笑。
后来有一次经理遇到难缠的客人,其中一个员工拼尽全力地帮他解围。
经理很疑惑,为何你要做到这种程度帮我呢?
那个员工说出缘由,经理才恍然大悟。
当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顾及他人的体面,不露声色地缓解别人的尴尬难堪,这就是一种善良。
善良从不会让你吃亏。
人世间的所有幸运,都是来自你积攒已久的福报。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因自然环境恶劣,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但是掩埋在沙漠之下的几千年前灿烂文明,总是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考古队前往探险。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先后有几十支考古队前往此地,但是都有去无回。
年3月,一支考古队却满载而归。
带领这支考古队的人名叫詹姆斯,心地善良。
进入沙漠,前人的骸骨一路都是,从前的考古队都无视这些骸骨。
但是詹姆斯却与众不同,他总会带领队员把骸骨收拾好,选择高处挖坑掩埋。
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表达对前人的敬仰。
这样做下来,行程放慢了很多,队员们很不满:“我们是来考古的,又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
但詹姆斯固执地说:“每一具骸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前辈,既然发现了,又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中呢?”
不久,一队人终于达到沙漠腹地,发现了许多足以震惊世界的古迹。
但就在大家欢欣鼓舞地准备返回时,风暴骤至,黄沙遮天蔽日,让人分不清方向,指南针也完全失效。
食物和水也匮乏,大部分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人心动荡。
见状,詹姆斯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大家这才发现,他们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立的墓碑,俨然成为他们的路标,指引他们走出沙漠。
在接受采访时,这支考古队的每一个队员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你的善良,就是你的福报,你的善良,就是你的后路。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都要坚持住内心的善良。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说:
“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你的善良,不仅帮助了别人,更为自己积累福报,保留退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念为别人,小善也是大善;一念害他人,小恶亦是大恶。尽管也许有时候没有人会感激你的善良,但你依然要选择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自己,不是因为别人。你外表的善良,取决于你面对的那个人,你内心的善良,其实取决于你自己。
善良是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待人以善者善亦所趋。
善良的人,种善因、得善果。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便如何回报你;你付出的善良里,藏着你未来的路。
当一份善意从你这里传递出去的时候,就是在积极向外播撒善的种子。把善良传播给别人,也终将从别人那里收获善意。
凡事都有因果,人善终有福报。
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运气不好,不妨去做一些善良的事,你的气运,终将在你善念之中逐渐改变。
善果可能会迟到,但是从不会缺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